目前分類:美容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能參加校外教學 秋末冬初的戶外教學,我們安排學生將前往五結鄉的傳統藝術中心參觀,每一位學生都滿心喜悅的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對於每一個學生而言,戶外教學活動,應該是一件大事,對○○同學也不例外。 從戶外教學活動的前幾天,幾乎每位任課老師和班上同學,時時刻刻對○○同學耳提面命,如果再出現打人的行為,則不讓他參加傳統藝術中心的戶外教學活動,沒料到,○○同學依舊難改惡習,一再地明知故犯,於是,該班導師在取得學生家長的同意後,決定要以「不讓他參加戶外教學活動」,作為○○同學時常打人,又屢勸不聽的懲罰。 根據○○同學的媽媽告知,○○同學當天清早四點多就已經興奮的睡不著覺,當天早上,每位同學帶著背包、水壺、零食、、、來到學校集合,準備前往傳統藝術中心,當然,○○同學也準備了許多的零食,一副高興的表情,以為老師們不會真的不讓他參加,誰知這次老師和家長,吃了秤鉈鐵了心,真的以此作為他屢次打人的嚴厲懲罰。 沒讓他參與校外教學活動,當然得要規劃他的學習活動,於是,老師們安排○○同學,依照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一系列的個別學習活動,在老師給予其個別指導下,一整個早上,他練習寫自己的名字、拼圖、使用電腦玩益智遊戲、以及平日他從未確實完成過的打掃工作(拖地)。當然,從他異常的安靜,有別於平日的表現,或許剝奪了參與校外教學活動,對他而言,是相當嚴苛的酷刑。 許在施予懲罰的當時,對於○○同學,產生了立即的嚇阻效果,但是,這個效果究竟可以維持多久,是否真的能改善他打人的行為,都值得我們後續的追蹤觀察和了解。 (原載於2004.1.6發行之《特教電子報》第104期「心靈小棧───實習週記」專欄)http://enews.aide.gov.tw/eNews/eNewsView.aspx?Nid=104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621 星期日(新生報到) 今天是新生報到日, 就是要來交畢業證書, 還要量制服。 我們就順便把「能力評估」給搞定, 省得叫他們(學生、家長)再跑一次。 我負責的是「小小藝術家」這個活動, 內容包括: 畫圖、著色、剪紙、、、, 還有玩黏土和撲克牌。 ○其對於太長的指令, 沒辦法一次全記得, 不過, 他會自己再發問, 只是, 媽媽是個急性子的, 在旁邊一直要幫忙(搶著做)。 ○瑋腦袋清楚的很, 還會跟老師聊天, 只是弟弟在旁邊攪和, 他就有點小分心。 但是, 他專心的時候, 又會流口水, 應該是說, 忘記把嘴巴合起來, 所以口水一直滴。 他有個壞習慣, 喜歡跟別人有肢體上的接觸, 媽媽有看到就當場制止他, 他似乎不以為意。 ○霈只忙著要找○佑哥哥, 想必是少女情竇初開, ○霈嘴巴倒是挺會說, 只是講歸講, 做出來的似乎就有一點落差。 發現一件特別的事, 她是右手寫字(右利), 但是, 拿剪刀竟然是用左手。 ○儒一整個在鬧脾氣,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 所以完全不理睬, 還哭得希哩嘩啦, 爸媽說好說歹都沒用, 最後只好用訪談的, 聽說她有在學畫、做黏土、、、, 老師聽到就跟○儒說: 「那妳會不會做香菇?」 沒想到爸爸在旁邊接了這麼一句: 「我們做過十二生肖。」 頓時, 傻眼! 剛剛問「香菇」真的是太小看人家了。 有一個今天沒來, 不知道為啥沒來。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勇於表達 或許爸媽很難面對孩子的真實,因為他們必須放掉所有外加的威權,不用任何形式的責罰方式來貫徹自己的意志,這樣孩子才有可能敢於表現自我───包括正面、負面的情緒。 但是,由於爸媽習慣以某種不當形式的處罰機制來對待孩子,因此我在他們面前,根本不可能想要表現出真實的自我,這也就是我會一直刻意去迴避任何被罵的可能。 在外面,其實我是一個勇於表達的人,我覺得自己必須表達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這樣我才能得到更大的滿足,但是,我卻無法將這種行為,類化到家裡的情境之中。 我曾想,如果他跟爸媽之間,突然回到最基本的原點來彼此對應,我可以想像到:習於禮法保護的爸媽,可能比我還更為脆弱。 我想,要爸媽去面對他們自己的困惑或感覺,應該比要他們撐著一副面具,維持爸媽的尊嚴,有更大更大的困難。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不會覺得害怕?」 前兩天校外教學,帶著學生去某熱門遊樂區,學生們總是愛玩,一見到各式各樣的遊樂設施:雲霄飛車、海盜船、、、越是看到刺激的遊戲機具,聽到別人的尖叫聲,他們就越興奮,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嘗試。海盜船有數公尺長,擺盪的角度很大,我和學生們,一起坐在船尾的位置上,坐在海盜船上的每個人,都隨著遊戲機具的運作,被高高地揚起,與地面幾近於180度。 隨著船身的擺盪,我似乎被用力地拋向天際,失了重似的停留在空中,我停留在半空中的時候,可以趁機和學生們一起大聲嘶吼、驚聲尖叫。同事們看著我接二連三地陪著學生坐上海盜船,一次又一次,樂此不疲地陪著學生們這樣玩,同事就問我:「你都不會覺得害怕嗎?坐那麼多次,都不會軟腳嗎?」 連玩了24次海盜船,一次又一次、一次再一次,連我自己都不太清楚,到底我是在尋求自我刺激?還是藉機宣洩壓抑已久的情緒?我想,或許就有點類似會發生地震,是一樣的原理,積壓太久、累積太多的能量,總該被適時地釋放出來。 「會不會覺得害怕?」其實,不是因為膽子大,而是真的不太有感覺。 由於自身對週遭人事物的些微變動,一直過度的敏感,對於環境的變化,有著過大的反應,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得不藉助藥物,來抑制這些感覺的過度反應,於是,在藥物的作用下,我整個人的感覺系統,長期都處在一個幾乎鮮少啟動的狀態,導致於連坐了廿幾次的海盜船,依舊沒有感覺到害怕與刺激。 我還是會擔心:長期服藥,會不會到了哪天,我完全沒了感覺?藥物會不會留下什麼樣的副作用? 我猛然想起上學期末,學校召開家長會,和資源班一個ADHD學生家長談論到藥物治療的問題,家長本身也清楚瞭解藥物的作用,可以控制孩子的過動行為,但卻沒有穩定持續地讓孩子服用Methylphenidate(Ritalin,即俗稱的「利他能」),其實,家長這樣的舉動,在另一個層面來看,著實反應出身為病患、以及病患家屬,在這個角色中極為矛盾的心情,以及抉擇用藥與否的兩難情結。 的確,藥物可以治病,藥物可以改善症狀,但是,不可否認的,藥物也可能會帶來某些令人感到不適的副作用。沒有任何一個藥物學的專家,可以對他人保證:「這些藥物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樣長期性的影響。」 對很多疾病而言,藥物的介入,只是解決急迫性的嚴重問題,只是快速緩解某些嚴重的症狀,我不否認藥物在某種程度的功效,但同時也發現,想要依賴藥物來完全處理所有的問題,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或許,結合各種的治療方式,甚至是盡可能地在生活中,提供各種的調整與協助,能夠見到更大的改善成效。 (原載於2006.4.25發行之《特教電子報》第222期「心靈小棧」專欄)http://enews.aide.gov.tw/eNews/eNewsView.aspx?Nid=222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人相輕 口頭演講和書面表述, 區別很大。 口頭演講的思路和用語, 是根據現場氣氛和自己的目光、節奏、輕重來決定的, 這一切到了書面紀錄就全部不存在了, 因此需要重新尋找話語支點。 人生過程中的一些重要段落, 在一個很不安靜的環境裡, 毫不顧忌地從容寫來, 寫得那麼細緻、誠懇。 文學是一種個人心靈的探尋, 而不是一種外在的「行當」。 因此, 不應該存在同行競爭、同業互窺。 真正的文學寫作者不可能產生「文人相輕」的現象, 因為他們很少知道其他文人在做什麼。 他們自己在山間獨居, 在湖畔漫步, 在斗室深思, 而不會成天在翻閱文學書籍和文學雜誌———那是文學愛好者們做的事。 在表現形式和藝術技巧上的借鑒, 當然也是需要的, 但這主要完成於文學寫作的準備期, 而不是實施期。 準備期的積累, 是整體性的; 實施期的借鑒, 很可能受到局部牽引, 導致自身格局的變形。 我拒絕在文學寫作時東張西望, 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拒絕在思維和感覺上的同化。 人很容易受到傳染, 尤其是受到那些成功作品的傳染, 但是, 一個人哪怕是被成功的作品剝奪了自我, 也是悲劇。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波三折 第三度應驗「一波三折」的魔咒, 國中畢業, 連續考三次聯考, 考上的那間學校, 才有辦法念完﹔ 五專畢業後, 考插大二技, 也是第三年, 才考上一所私立學校﹔ 二技畢業後考研究所, 第二年再考, 還是沒上, 真的一定非得要三年, 我才能考上嗎? 這樣會很累, 每一個考試都得讓我延誤三年。 我以為我會證明一波三折的理論是對的?! 很悲哀, 什麼事都要拖三年, 人生到底有多少個三年可以讓我這樣延誤??? 可是, 很高興的, 我終於打破了這個魔咒, 因為那年是第三年, 但是, 令我更悲哀的是, 我居然連第三次都無法考上。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欉水仙王 水仙茶不是水仙花所製成的花茶,它是屬於中葉種小型喬木,枝條粗壯,葉型大且呈橢圓形,所焙製之茶品歸屬半發酵茶。 主要產區有:閩北武夷山出產之武夷水仙、建甌與建陽兩縣之條形水仙、閩南永春之閩南水仙、廣東潮安之鳳凰水仙與鳳凰單欉水仙。 而武夷山之老欉水仙茶區,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且群山起伏,雲霧繚繞。在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水仙茶的特異品質,所精製之茶品外型條索緊結沉重,葉端扭曲,乾茶色澤油潤呈現白色寶光,俗稱:「蜻蜓頭、青蛙腿」。 其氣韻與滋味更是有別於其它茶種,質美且滋味濃厚,果奇香為諸茶之冠,茶湯呈金黃色,香氣馥郁持久,口感滑潤順口,不苦不澀,回甘度顯著且經久耐泡,最重要是茶性溫和,可以解渴,更能提神,不傷脾胃,還能幫助消化,可謂是真正的老少咸宜。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到 VS. 聽懂 溝通與人際關係的關鍵就是以他人為中心, 設法從他人的角度來看事情。 我們自己覺得沒什麼, 但別人常覺得受不了; 我們自己可能是無心的, 別人卻刻骨難受。 我們也應當有這種自覺的心態, 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自己。 聽覺, 或聽力, 是接收聲音的能力。 我們天生就有這項能力, 不論我們聽得見或聽不見, 這項能力並無法靠學習獲得。 擁有聽到聲音的能力, 並不保證我們能瞭解所聽到的聲音。 理解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 而是隨著我們整合前庭覺的能力增加而獲得的。 慢慢地隨著我們能與環境有效互動, 我們學習到如何解讀聽到的聲音, 也發展出精緻的聽覺處理技巧。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029 星期三(專業團隊來校:PT) 升旗在頒獎,第一次段考的前十名。 趁著沒課,準備一下數學課的教材。 實用數學B組,○禎的借位減法還是有點小亂。 ○琳真的很愛跟同學抬槓,尤其是喜歡跟○潔鬥嘴,後來只好搬出不給去校外教學,好不容易才鎮住他們兩個。 ○恩應該會對位了,給她一把尺果然有用,只不過,圈圈還是算得亂七八糟。 ○琪和○佳很認真在算,○佳好像已經比較有在注意,是不是要進位?○琪可能還要多練習。 社會適應B組,先跟他們講一下,星期五要去省議會的事,○恩、○豪說要走路去。 ○任說校車位置不夠坐,老師叫他跟在車子後面跑。 趕快跟○佑講清楚,說他星期五要搭老師的轎車,然後老師要直接載他回家,不要回學校,他本來還說:「我不要!」「爸爸來載,坐摩托車」後來跟他解釋了半天,應該是OK了啦!這兩天再來給他努力洗腦一下,星期五就應該沒問題。 ○權應該知道坐車該注意的事,因為每天都是搭媽媽的車。 ○偉一整節課都在自娛。 問○傑星期五要去哪裡?他倒是搞得清楚要去台北,還說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去。 實用語文D組,○淳去做復健,還沒來。 ○霽跑到靠馬路的窗邊去,不知道在看些什麼。 ○瑋搶了○睿的鉛筆和簿子,後來叫○瑋還給同學,老師另外給他一張紙和一支筆。 ○偉今天很高興地在念課文。 中午打飯去。 午休時,突然聽到○睿在大叫,狂叫很久,不知道發生啥事? 物理治療師來學校,事前沒聽說,劉老師還問:「○琪最近好嗎?」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沒有上她的課,有時候又沒有遇到她。 愛班的美勞課,○睿在地上睡著了,很不尋常喔! 今天給他們做姓名貼畫,○燕、○潔、○恩、○禎、○權,自己幾乎可以獨立完成。 ○偉、○恩會亂玩膠水。 ○傑做得不錯ㄚ。 盯著○淳,她也還可以做一點,但是會常常把整張紙拿起來玩,後來只好叫○禎幫忙完成。 後來給他們著色,叫他們去拿個彩色筆,一個推一個,真的是一堆公主。 護士阿姨有來看一下○睿,說可能是吃感冒藥,或是癲癇的藥,可是導師沒在要緊,說隨便他睡。 上課到一半,○恩被PT帶走了。 要下課了,○睿還在睡,睡兩節ㄟ,真的很誇張。 瑪利亞的車子來接小孩,○偉和○瑋,所以○恩今天可以坐第一班車。 ○睿的阿嬤來接他提早回家。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想把你抱住   高進-多想抱著你哭我多想抱著你哭緊緊的把你抱住只要你能夠幸福我願意付出全部我多想抱著你哭緊緊把你抱住只要你能夠幸福我願意為你妳流的眼淚慢慢的落在我身上可我也只能假裝堅強把你所有的傷都給我自己扛用我的肩膀為你擋風淚我知道現在的妳已經不再愛我可是我也只能傷心難過這樣的時刻你還有什麼話對我說我好捨不得我多想抱著你哭緊緊的把你抱住只要你能夠幸福我願意付出全部我多想抱著你哭緊緊的把你抱住只要你能夠幸福我願意為你 默默祝福.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種人生三種人生有一位老師有一天帶學生坐船,當船行到湖中央時,他問學生:「有一種東西,跑得比光速還快,瞬間能穿越銀河系,到達遙遠的地方…這是什麼?」學生爭著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是思想!」老師滿意點點頭:「那麼,有另外一種東西,跑得比烏龜慢,當春花怒放時,它還停留在冬天;當頭髮雪白時,它仍然是個小孩子的模樣,那又是什麼?」學生一臉困惑,猜不出來….「還有,不前進也不後退、沒出生也死亡,始終漂浮在一個定點;誰能告訴我,這又是什麼?」學生傻了眼,面面相覷…..「答案都是思想!它們是思想的三種表現,換個角度來看,也可比喻成三種人生..」老師望著聚精會神的學生,繼續解釋:「第一種是積極奮鬥的人生:當一個人不斷力爭上游,對明天永遠充滿希望信心,這種人的心靈不受時空限制,他就好比一隻射出的箭矢,總有一天會超越光速,駕馭萬物之上。」「第二種是懶惰的人生:他永遠落在別人的屁股後面,撿拾他人丟棄的東西,這種人註定被遺忘。」「第三種是醉生夢死的人生:當一個人放棄努力、苟且偷安時,他的命運是冰凍的,沒有任何機會來敲門、不快樂也無所謂的痛苦;這是一個註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殼漂浮於海底,不存在現實世界、也不在夢境裡…..」(資料來源:學習電子報)http://ibook.idv.tw/enews/enews121-150/enews133.html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玫瑰花茶,異香清遠襲人來書名:教你如何留住青春容顏 一輩子做女孩作者:木蝴蝶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極具浪漫色彩的玫瑰可以說就是為女人而生的,它不僅是愛情的象徵,還是女人養生、美容的聖品。對於女性來說,多喝點兒玫瑰花茶,不但能緩解經期不適,還可以讓自己的臉色像玫瑰花瓣一樣紅潤,享受生為女人的甜蜜。象徵熱情真愛的玫瑰花可以說是為女人而生的。早在隋唐時期,玫瑰就備受宮廷貴人的青睞。據說在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內,長年浸泡著鮮嫩的玫瑰花蕾;一代女皇武則天朝飲玫瑰甘露,夜敷玫瑰花瓣,雖年過花甲,仍面若桃花;清代慈禧太后用玫瑰沐浴、美容,至暮年仍青春不衰。玫瑰花瓣不管是用來沐浴還是用來泡茶,都有極顯著的護膚養顏功效,是一種天然美容護膚佳品。從中醫上來說,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溫,最明顯的功效就是理氣解鬱、活血散瘀、調經止痛。由於玫瑰花的藥性非常溫和,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適合所有人。這樣的好東西姐妹們怎麼能錯過?雖然我們不能像宮廷貴人那樣奢侈,至少可以偶爾享受一下閒適而優雅的生活,泡上一杯玫瑰花茶滋潤自己的容顏吧?■ 美容養顏的玫瑰花茶玫瑰花茶初入口的味道可能沒有它聞起來那麼芬芳,但是小口小口仔細品嘗,慢慢你就會喜歡上這樣的味道!現在給姐妹們介紹幾種玫瑰花茶的做法。番茄玫瑰花茶材料:番茄1個,嫩黃瓜1條,新鮮玫瑰花瓣12瓣,檸檬汁和蜂蜜各適量。做法:番茄去皮去籽切小塊,黃瓜洗淨切小塊,與玫瑰花瓣和適量純淨水放入榨汁機中榨汁,加入檸檬汁和蜂蜜調勻即可。木瓜鮮奶玫瑰茶材料:熟木瓜300克,鮮奶1瓶,新鮮玫瑰花瓣12瓣,白砂糖適量,薑汁數滴。做法:將木瓜去皮去子,切小塊,然後加入適量純淨水,與玫瑰花一起放入榨汁機中,榨成汁倒出,再加入鮮奶、白砂糖、薑汁即可。桂圓玫瑰茶材料:桂圓5克,枸杞子5克,玫瑰花2朵。做法:桂圓取肉,與枸杞子、玫瑰花一起用沸水沖泡10分鐘即可飲用。番茄玫瑰花茶可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讓你的皮膚變得細膩白嫩。木瓜鮮奶玫瑰茶可以增加皮膚的彈性,平衡皮膚的酸鹼度,防止皺紋,養陰潤肺,促進胸部發育,對自己Cup不滿意的姐妹不妨試試。桂圓玫瑰茶有養血滋陰、養顏潤膚等功效,內分泌失調的姐妹不妨常飲。■ 玫瑰花茶趕走經期不適經前綜合征嚴重、痛經的姐妹們看過來了,長期喝玫瑰花茶可以有效緩解生為女人的苦惱哦!中國古代藥典《本草綱目拾遺》、《本草正義》、《藥性考》等都對玫瑰行氣解鬱、和氣散瘀、理氣開竅等功效進行了全面詮釋,玫瑰花有很強的行氣活血、化淤、調和臟腑的作用。我們平時所說的月經失調、痛經等症狀,多和氣血運行失常、瘀滯於子宮有關,一旦氣血運行正常了,大部分的痛經狀況都能得到緩解。此外,玫瑰花的藥性非常溫和,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舒發體內鬱氣,起到鎮靜、安撫、抗抑鬱的功效。姐妹們在月經前或月經期間常會有些情緒低落,喝點兒玫瑰花茶可以起到調節作用。在情緒焦躁時,打起精神,找一個透明的玻璃杯,放入玫瑰花,加入開水,待漂亮的花瓣在杯中慢慢綻放,然後趁熱飲用,具有“解鬱聖藥”美譽的玫瑰花茶肯定會讓情緒低落的姐妹們“多雲轉晴”。對於那些痛經較嚴重的姐妹,除了喝玫瑰花茶外,痛經發作時還可用鮮玫瑰花200克煎湯,待濃縮成稀糊狀,攤在四層紗布上,趁溫熱敷於臍部,用膠布固定,堅持每天換藥一次,能有效緩解不適。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玫瑰有活血功效,行經順暢或者經血較多的姐妹們在月經期間要暫停飲用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的沖泡方法沖泡玫瑰花茶的茶具沒有太多講究,可以用瓷器、陶器,也可以用玻璃的茶具,全憑姐妹們自己的愛好。我就偏愛用玻璃茶具來沖泡玫瑰花茶,看著那花朵在杯子裡慢慢開放,顏色由透明變綠再變為淡淡的紫紅,是一種視覺享受。在沖泡前,可用溫熱的水快速沖洗一下,再用開水沖泡。沖泡好的玫瑰花茶香味濃郁,聞之沁人心脾,趁熱飲用效果最好!泡玫瑰花的時候,也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調入冰糖或蜂蜜,以減少玫瑰花的澀味。需要說明的是,玫瑰花最好不要與茶葉泡在一起,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會影響玫瑰花舒肝解鬱的功效,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哦!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愛最美有愛最美 愛從苦難中湧現,叫真愛。 愛在苦難中堅持,它最美。 當真愛湧現,眾惡將被粉碎, 當真愛堅持,一切化為圓滿。 給堅持的每一位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世十二因緣 附御文:一念三千理事(十二因緣圖)三世十二因緣 附御文:一念三千理事(十二因緣圖) 四諦與十二因緣的關係 我們應該曉得這一個世界,雖然是由苦、集、滅、道四諦所構成,但其所構成的理由是什麼呢?其所構成的理由就是十二緣起。這是從業、惑、緣起的思想所引起的。 它是從「情感」與「思想」的錯謬執著而產生的,「煩惱障」與「所知障」兩種障礙。前者是由情感上的謬執而起,後者是因由於知識的錯謬執著,因而構成一個「無明」。 這樣子一來在現實上,就產生了我們生命上的種種活動,種種「感覺經驗」與「情緒經驗」。也因此就投到了天羅地網「輪迴」的圈套裡面去了。 但是在大乘佛學裡面,卻完全曉得這一套天羅地網的意義。根據這「三世十二因緣」的流轉,構成一套對生命系統的了解。只要我們能得到這種系統的了解,那麼我們便可以知道,現實世界是怎樣構成的;如此我們便可依次逆轉或拆除。 於是知道根源在於「愛慾」,有了「愛慾」便是產生「老死的因緣」,「老死」只是一種結果,往反方向追溯便會找到了「無明」。換言之,就是要打破無明的造作因緣,使它變成「智慧」。使原來的輪迴給予逆轉過來。﹝中國大乘佛學 摘記﹞ 十二因緣概論 輪迴的造成,為起惑﹝無明、愛、取﹞,造業﹝行、有﹞,感果﹝識乃至老死等﹞ 「無明」是知見的不正,「行」是意志的推動,而成就行業。 「識、名色、六入」是現實人生「起惑造業」的準備。向前望是生命的果報,向後望是惑、業的先趨。 「受、愛、取」是起惑造業的必經階段。首先對外境的接觸而生起錯誤的認識,次由內心的情緒而生起苦樂的感受後,會有渴愛自己所樂意,討厭嫌棄自己所不喜的心境,進而向自己所渴愛的不惜犧牲的馳取追求。 因而決定現世的「有」,及來世的「生、老死」。 起惑 1. 無明 能引﹝過去二因﹞ 第一重因果, 由過去世引向現在世。 三世 兩重因果 造業 2. 行 感苦 3 .識 所引﹝現在五果﹞ 4. 名色 5. 六入 6. 觸 7. 受 起惑 8. 愛 能生﹝現在三因﹞ 第二重因果, 由現在世引向未來世。 9. 取 造業 10.有 感苦 11.生 所生﹝未來二果﹞ 12.老死 細談十二因緣 1. 無明:眾生癡所覆。為後起三行﹝身、口、意﹞。 愚痴就是無明,無明就是無知。對諸法真理不能正確了解,真正的智慧不能生起,卻由「無知」將它覆蔽,因而產生種種錯誤認識。 「無明」是根本的煩惱,盲目情意的景況,要以言之無明就是迷惑心。迷於我、法兩種空理。 我執無明:眾生不了解五陰幻化不實,妄執四大為身相,六塵緣影為心相。﹝四大:地、水、火、風。六塵:眼、耳、舌、鼻、身、意的對境。﹞ 法執無明:妄執萬有現象為真實。「無始一念」不覺,障蔽真心的一種虛妄。 2. 行:以起是行故。隨行入六趣。 行有造作的意思。 由身口意三業起造罪、福的諸行,隨著所造的行不同入於六趣﹝六道﹞中。 無明知見的不正,行是意志的推動。由不正的知見發展下去,生存意志就以自我為中心出發,造作一切行業。 3. 識:以諸行因緣。識受六道身。 六道生死之前驅是「識」。出入母胎的心識也具有「五蘊」,不只是精神的活動。沒有「名色」,入胎是無從立足的。在新生命的最初發現上有「識」的作用,為新生命的開始故名為「識」。 「識」不可解釋為意識作用。依「五蘊」的作用分類為「識蘊」。是最初託母胎的生命體。「識」是貫通三世,不斷的相續。 依所造的業而受現世投胎,約受精至21天這個期間。 4. 名色:以有識著故。增長於名色。 「名」指心,「色」指形體。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心未發揮作用所以叫做「名」,形體未全所以叫做「色」。為嬰胎初凝還沒有完成六根的第一階段。「名色」即為身體的本質,為六入的因。 出生的心識,含有自我的生命愛,所以稱為「有取識」。因有這「識著」入於母胎,在母胎中心、色和合的「有情」就漸漸地增長「名色」。 也就是說:由入胎「識」執持父精母血,而成為有生命的肉體。所以,沒有「識」「名色」就不能增長;沒有「名色」,「識」也不能繼續存在。 「名」是受、想、行、識、四蘊,「色」是色蘊,二者相依相存。受孕後21天前叫「識」,21天後叫「名色」,是向人形完成發展而未完成的階段。 5. 六入:名色增長故。因而生六入。 名色不斷的增長擴大中,六根慢慢的完具。 眼、耳、鼻、舌、身、五根是由「色」開發成的;意根是由「名」開發成的。 6. 觸:根塵識和合。以生於六觸。 根塵和合而成觸,即感覺。指出生後六根與一切外境之接觸,二至三歲時。此時對環境只起單純的知覺,沒有憎愛的分別。 「識」到「觸」是現實人生起惑造業的準備,向前望是生命的果報,向後望是惑、業的先驅。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7. 受:因於六觸故。即生於三受。 根、境相對於違順二種境界上,生起苦樂兩種感覺謂之。是四至十歲所產生的違順的一種情緒。 「受」與「觸」的不同是,觸是對外境,沒有外境「觸」的作用不能生起。 「受」是納領,是內心的感受,對外境感覺而來的境界,以主觀的心境去領受。 三受:苦、樂、捨 環境不適合自己的情意──苦受﹝為瞋惑所使﹞ 環境適合自己的情意  ──樂受﹝為貪惑所使﹞ 中庸性的環境 ──捨受﹝為愚痴所使﹞ 8. 愛:以因三受故。而生於渴愛。 因有苦、樂、捨「三受」牽動內心,於是對外境生起熱烈的「渴愛」。 愛含有慾望、要求的意思,屬於意志的。 對環境領受後,沒有生的樂,求得。已生的樂,求不失。已有的苦,求迅速的遠離。未起的苦,希望不來。───都是愛的表現。 這是對境生起的一種慾望。約在11─19歲之間。 愛的相對是「憎」。 9. 取:因愛有四取。 即妄取、追取。約於20歲以後,貪欲轉盛,於一切境廣為追取。 欲取:對五欲境界的執取。 我語取:妄取自我為實。 見取:執取不正確的主張。 戒取:是妄以邪行為清淨,為受生而持戒,為求升天而持戒。 10. 有:因取故有有。若取者不取。則解脫無有。 觸對境界產生意、欲的活動﹝愛或執取﹞,因而造做種種的事行,就達到「有」的階段。 「有」即業,所謂的有因、有果。 由前面的因「愛、取」引發後面的「生、老死」的果,業力是因此而被牽引。如此因果不亡逐演成三界輪迴的事實。 由「愛、取」所驅,造做種種有漏的業,以感未來生死的果報。如此名為「業有」。 11. 生:從有而有生。 以現在所造的業為因,依因感果,以招來世受生﹝四生、六道﹞ 12. 老死:從生有老死。從老死故有有。憂悲諸苦惱。如是等諸事。皆從生而有。 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 老未必死,死未必老故兩者合在一起講。 結論 「無明」是一切煩惱的總頭目,「行」是生死的創業者,「識」是生死的責任者,「名色、六入」是生死的業報身,「觸、受、愛、取」是生死的犯罪者,「有」是生死的承罪者,「生、老死」是生死的受刑者。 十二因緣有「流轉門」和「還滅門」二種。 流轉門,是說明輪迴生死的樣像。如凡夫生死無盡,猶如水的流動,車輪的旋轉不停一樣,是順觀十二因緣。 還滅門,是指示解脫生死的法門。要滅除煩惱生死,還歸本有妙法幸福的境界,就要逆觀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的研討 佛法中有「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緣起說,主張一切事物都有因、有緣。而且,人應該替自己過去的行為負責,因為人的幸與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十二因緣所要顯示的,就是這種「自力」的精神。 「生」之所以為生,乃因「有情」過去的行為的結果。可以說是前一刻的行為隱隱成為一股潛力,影響著下一刻的生活型態。如此連續即構成了永無止息的生命鎖鏈。如此的潛力叫「業力」,而在十二因緣中則稱為「有」。所以生之為生,乃因「有」的潛力所致。 「有」無疑是生命有情的行為的潛力,有情的行為通常是帶有煩惱的,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行為,就是「愛、取」愛與取都是執著或圖想佔為己有的意思。 「愛」與「取」通常是,想為改善自己的生命型態、生活方式而有的行為。然而卻反增添自己更多,更無止盡的生死煩惱,其關鍵乃在智慧不夠。 「六入」與外界﹝六塵﹞接觸,產生了苦樂的「感受」,因而有愛取的執著。而「六入、觸、受」是生命認識外境的活動,這種活動必以我人身心為場所。所以佛提出了「名、色」。 「名」,是精神的,或是心靈的作用﹝如思想﹞,這些作用不是具體可見、可聞的,非要藉以文字、語言來作表達,否則別人是不得而知的。 「色」,指身心中物質的部分。「名色」即身心,在身心中應以精神為主。 生命中的「行」通常帶有煩惱,這個煩惱起因於,對自己以及週遭環境的觀察不夠。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察,自然會帶有歪曲性、錯誤性,佛將之稱為「無明」。 十二因緣是如幻假有的十二鎖鏈,對未解脫的凡夫它能束縛他,然而對體悟「諸法實相」的解脫者,雖鎖鏈幻象仍在卻不能有實質的束縛與牽引。 有云:凡夫是落於因果,二乘是不落於因果,而菩薩、佛是落於因果卻是不昧於因果。 大聖人以佛最高的智慧教示我們,我們如能「以信代慧」的確信去實踐,佛的智慧會帶來無量光明,因生命除去了「無明」,則自然生命就會扭轉了。 一念三千理事  正嘉二年 三十七歲作(P427) 十二因緣圖 問:流轉之十二因緣者,是何事耶? 答:1、是無明,俱舍論云:「宿惑位無明」。無明者,云昔起之愛欲煩惱。另瞋於父而起愛母,女瞋於母而起愛父也。見俱舍論之第九。 2、是行,俱舍論云:「宿諸業名行」。云行昔之造業。業有二:一牽引業,云我等正可受生之業也; 二圓滿業,其餘之一切造業也,云如折足斷手之先業也。此云圓滿業。 3、是識,俱舍論云:「識正結生蘊」。正入母腹中時之五蘊也。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亦云五陰。 4、是名色,俱舍論云:「六處前名色」。 5、是六處,俱舍論云:「從生眼等根,三和前六處」。六處者,云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生出。 6、是觸,俱舍論云:「於三受因異,未了知名觸」。火熱不知,水寒亦不知,刀傷人亦所不知之時也。 7、是受,俱舍論云:「在婬愛前受」。知寒熱,未發婬欲之時也。 8、是愛,俱舍論云:「貪資具婬愛」。云愛女人、發婬欲等也。 9、是取,俱舍論云:「為得諸境界,遍馳求名取」。云於今世時,營生而貪取他人財物之時也。 10、是有,俱舍論云:「有謂正能造牽當有果業」。未來亦如此,造可受生之業,云有也。 11、是生,俱舍論云:「結當有名生」。云未來正受生入母腹之時也。 12、是老死,俱舍論云:「至當受老死」。受生老死,云老死憂悲苦惱也。 問:十二因緣,分別於三世兩重時,如何? 答云:無明與行,是過去二因也。識、名色、六入、觸、受者,現在五果也。愛、取、有者,現在三因也。生、老死,未來兩果也。私之略頌云:過去二因無明、行現在五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現在三因愛、取、有未來兩果生、老死。 問:十二因緣,流轉之次第如何? 答: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流轉於此生死海中,如此而作凡夫也。 問云:還滅之十二因緣,其相如何?(中有:從死後至次一受生之間) 答: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矣。是其還滅之相。佛還是如此滅失煩惱者也。私云,中有之人不具足十二因緣,天上亦不具足之,又、無色界亦不具足之。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僧侶行儀議題三十二〕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僧侶行儀議題三十二〕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回覆Joseph於2010/02/21 14:49的 回應 1.顯謗法抄所云:「有心之人,需多思量焉!」乃是日蓮大聖人為了提醒:「當是諸人,以為信恃佛菩薩,修習各宗,得免地獄之苦,此實是僻見。」因為大聖人告訴我們:「若言其業因,造五逆罪之人,必墮此地獄。」大聖人更引法華經第二指出:「謗法是阿鼻地獄之業。」」(真正會讓人下地獄的業因是五逆、謗法,並非您所解讀的:「『恃法』而生慢心」?)你等(宗門僧侶)果真看不懂,真的是無法懂庶民的心。「『恃法』而生慢心」即是遠離佛心,此心一出惡行必至,惡行造惡緣令周圍眾人厭惡、輕視你等所行之佛「日蓮大聖人」、你等所行之法「妙法蓮華經」。這不是大謗法,什麼才是大謗法?顯謗法抄這文段所說雖是針對他宗,但以弟子而言應是如師在眼前指導自己一般的去身讀才是。所舉御文或以為有修種種善根,皆自思我有如是善根,不致墮於地獄。或修習諸宗之人,各各恃其智分,不畏地獄之因。其文意可如此解讀:不要以為成為了僧侶(圓頂方袍),不要以為日日為人誦經,認為這樣的善根可以打平惡行,這樣就不會墮於地獄。或者日日修習日蓮大聖人的佛法,仗著對經文御書熟練,就輕慢不畏懼造作地獄之因。日蓮大聖人的佛法皆是以人為根本、以人為出發,忘失了這點就是「各各恃其智分」在造作「不畏地獄之因」之行,此人必結地獄之惡因,為地獄之惡業牽引。2.宗門僧侶只是名字比丘(但有其名),不是具戒比丘,不必受到二百五十條戒律檢視、不屬爾前教團七眾,自是理所當然。雖然:五善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實際上是)、法華本門戒都是「戒律」,當代(末法時代)所應受持「唯有」法華本門戒。教型證書所云:「此五字之內,豈未納萬戒之功德耶!」日蓮大聖人所表達的是:受持法華本門戒即可得到五戒、十善戒……等等萬戒的功德,並非要弟子們「兼持爾前的萬戒」或是「把爾前萬戒匯集成『法華本門戒』要求弟子們受持。」這不是回到當時我所論述的,為何你等卻一再地堅持:沒有受戒,哪有破戒的問題存在?(見之前的討論) 3.諸法實相抄云:「使佛蒙得三德者,凡夫也。」那是因為:「主君、父母、師匠」必須遇到「臣民、子女、弟子」等等「相應的對象」才有用武之地,而不是把「主君、臣民」、「父母、子女」、「師匠、弟子」通通劃上等號,乃至於發生「反客為主」的情況。佛陀(覺者)與眾生(迷者);佛法(究竟、了義、勝義諦)與世法(非究竟、不了義、世俗諦)的「相對關係」亦復如是:佛陀度化眾生(不是佛陀被眾生牽著鼻子走)、佛法轉化世法(不是世法來主導佛法)。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經文中有: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佛以平等、無差別心,將佛的境界展現在世間一切事物。其經文: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所教示世間任何一處皆是道場,任何一個人、任何的年紀都會是佛在說法。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己身、己事---佛界 他身、他事---九界釋尊就是如此顯現各種姿態,說法、明示各種環境,這些都是皆實不虛。此文顯示三世常住不滅的本佛,憐憫救濟眾生,而於十方三世現身說法。此文也為佛以生活為根本,而來展現法理的示範。說己身、說他身---以佛的體驗談來引導眾生示己身、示他身---顯示佛的實踐面來引導眾生示己事、示他事---示現佛的或他人的種種功德、實證來引導眾生 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三界:是六道生存的環境,有慾界、色界、無色界。御義口傳:如來三界眾生也。此眾生如開壽量品之眼見,則如實知見十界本有矣。南無妙法蓮華經、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所要說的,佛即是凡夫、凡夫即是佛,依此來修習實踐大聖人的佛法,如此才能利己、利人,如此的來信受「日蓮佛教」對這世間也才有意義。Joseph不要再被「儀式化的宗門」醬化了,現在已是21世紀,是服務一切的世紀,是尊重一切人、一切人皆是如佛一般偉大,這樣的世紀。這是日蓮大聖人的教示,這是透徹日蓮大聖人佛法的 池田 先生的教導。創價學會因此而站上21世紀的峰頭,是足以引領民眾至幸福之地的「日蓮佛教」偉大團體。 4.您認為宗門僧侶不為「初心行者」所攝?如果僧侶必須具圓三學,日蓮大聖人為何舉出:「傳教大師云:『二百五十戒,忽然盡捨。』非僅限傳教大師一人,鑑真之弟子如寶、道忠,及七大寺等一同捨去矣」?傳教大師、鑑真之弟子如寶、道忠,及七大寺等等都是僧侶。既然,傳教大師也是以初心行者為由捨比丘戒,您覺得:日蓮大聖人會以高於傳教大師的標準,要求宗門僧侶行持需在初心行者之上嗎?你等(宗門的僧侶)因為自稱是僧侶,所以所須具圓的是「三大秘法」之事,其中的戒是法華經本門戒。而我們在家眾因為是「初心行者」關係,僅要「以信代慧」的認真於「信行學」三學。這樣區分可以嗎?問題是如你所說,你等(宗門僧侶)一直不想持戒呀!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關御本尊議題八〕創價學會是直結本佛,獨立的「一大和合僧團」〔有關御本尊議題八〕創價學會是直結本佛,獨立的「一大和合僧團」 原本「僧」這個佛教語並非指個別的出家人,而是意味出家、在家之四眾和合形成的團體,而且在釋尊的時代,教團本身頗受重視,這種集合被敬為三寶之一,即「僧寶」。 基於此意,遵照「僧寶」日興上人的精神:「未廣宣流布之間,捨身命隨力弘通可也」,專心致力於廣布不懈的真正的和合僧團——創價學會,才是現在唯一具有「僧寶」之意義與資格的團體是明白可見的。 日蓮大聖人更在「觀心本尊抄」中教示:「當知此四菩薩,現折伏時,為賢王誡責愚王,行攝受時,為僧而弘持正法」。日寬上人在「本尊抄文段」中,解釋這段文的意思,指出:「賢王的折伏」是「化儀的折伏」乃「順緣廣布之時」。「僧的弘持」是「法體的折伏」,「僧」指日蓮大聖人。 創造「順緣廣布之時」、勇敢流布至難弘通之御本尊,救濟諸多民眾脫離不幸的,除了創價學會之外,斷然不存在。因此,創價學會才是「賢王」的團體,領受佛敕的「地涌菩薩」的集合。 事實上,牧口首任會長的死身弘法、殉教一事,日亨上人讚道:「超越僧侶所為」,日淳上人說是:「 牧口 先生藉法華開顯,「生來即為佛使」,給與最高的讚辭。 又,對於戶田第二任會長,日淳上人稱道:「是會長先生將妙法蓮華經的五字七字,叫出地面為七十五萬」。甚至先師日達上人說池田名譽會長是「紹繼四菩薩之跡,為折伏大將,向廣布進軍」。兩者都有著承認兩任的會長是「地涌菩薩之將」這種深意。 對照以上御書御文或歷代上人的指南,參照最有力現實世界廣布的實證可知,創價學會原本就不單是日蓮正宗的一個信徒團體,而是直結本佛,獨立的「一大和合僧團」無疑。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關御本尊議題四〕未經大石寺(或猊下)敬領的御本尊。由創價學會所製作的御本尊。〔有關御本尊議題四〕未經大石寺(或猊下)敬領的御本尊。由創價學會所製作的御本尊。 現在,創價學會所授與的御本尊,是由朸木縣,淨圓寺住持成田宣道(日蓮正宗改革同盟僧侶)對該寺所藏日寬上人書寫(享保五年)的御本尊,作為御形木御本尊,希望由學會授與學會員們,所以,決非宗門日顯一派所說學會擅自製作偽本尊。 毀謗日寬上人所書寫自「戒壇大御本尊」的本尊是「偽本尊」,這簡直是荒謬的說詞,不就等於是褻瀆尊稱為中興之祖的二十六世日寬上人是「偽法主」。 宗門日顯一派又藉口說:「不是從大石寺敬領」,但在二次大戰的前後期間,宗門的妙光寺五十五世日布上人、法道院五十六世日應上人,常在寺五十七世日正上人的作法,則是將該寺院中歷代法主御本尊,作為御形木御本尊授與給信徒。大石寺統一以當代法主御形木御本尊的作法,是源自於前法主日達上人的時代。 有關「不是從法主敬領」的批評,從大聖人的佛法本義來說,沒有任何一處述說法主有獨佔御本尊的權限。不單如此,堀日亨上人在「有師化儀抄註解」中記載著:「宗運漸開,異族海外唱妙法之人增多時,授與曼荼羅之事豈是法主一人可成。」預見世界廣布時代來臨時,授與御本尊非法主一人專有,甚至言明屆時「以形木補之」。 更何況,宗門六十七世法主日顯犯下片面停止下付「一閻浮提總與」御本尊,這前所未聞的大暴行,很明顯地宗門六十七世法主日顯已無「信心血脈」,不用說是授與御本尊,就連在大聖人佛法裡的所有「資格」都已喪失了。 因此,擁有御本尊授與資格的,唯有脈動日蓮大聖人「信心血脈」的一大和合僧創價學會,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導讀摘要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導讀摘要 一、法師品的緣起 自古以來法華經被稱為,事起於「法師」、「寶塔」,事顯於「湧出」、「壽量」,事竟於「神力」、「囑累」,從本品起開始有重要的法門。 《法華經的智慧》:從法師品開始,才進入「釋尊的遺言」,…自本章起釋尊開始述說有關自己死後之事。 二、題名的解釋 《法華文句》:法者軌也,師者訓匠也。法雖可軌,體不自弘,通之在人。法者指妙法,師者指以此妙法教他人者。 《法華經的智慧》:「法師」以現代話來說,就是「精神的領導者」。 《法華經的智慧》:(方便品二~人記品九)此八品,是以「如何使現在的弟子們成佛」為主題在說法,為使所有聲聞弟子們步上成佛之道。…(法師品十~安樂行品十四)這五品,乃是闡述末法凡夫應如何修行於前八品所明示的「一佛乘」之法。 三、五種法師 1.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指了解經典的意義,信解佛意造次顛沛也無餘念一心修行。 2.讀:手持經典,口唱修行。 3.誦:暗誦修行經典。 4.解說:內在充滿信心,向他人演說此法。 5.書寫:受持為根本正行,其他四者為助行。 1.(意業)2.、3.、4.(口業)5.(身業) 《法華經的智慧》:要實踐佛心,要實踐為了「救所有的人」、「令一切眾生成佛」此佛的誓願而活,這即是「受持」等五種修行的根源。…於滅後「與佛同心」實踐佛的心,就是法師。 四、本品大意 1.對在世的弟子明示信受妙法的功德 爾時佛藉藥王菩薩的因緣,告訴八萬大菩薩在此大眾之中,不論什麼樣的人只要是聞此妙法,乃至一念隨喜者我都給他們受記,令他們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2.對滅後的弟子明示信受妙法的功德,及其本願。 佛又告訴藥王菩薩:當我滅度後,假使有人聽到這《妙法蓮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都會給這些人授成佛之記。又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此經,乃至一偈那人就應敬視如佛。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過去曾供養十萬億佛,並在其所在的佛所,成就大願。今度因慈悲憐憫一切眾生,而生到人間來。(願兼於業) 《法華經的智慧》:因為慈愛、憐憫眾生,所以才祈願出生於惡世,妙樂大師稱此為「願兼於業」。而法師就是,可依實踐佛道的功德,生於善處,可是卻自造惡業出生惡世,以弘通佛法。…… 沒有吃過苦、沒有煩惱的人,不可能暸解民眾的心。嘗盡人生辛酸的人,才能救濟人們。對自己的苦惱只認為是「業」而感到無可奈何,這是消極的態度。我們應該抱持積極的態度,想著:「這是為了達成使命所接受的煩惱」、「這煩惱是自己誓願,要以信心去克服而有的」。 「願兼於業」乃教導「一念的轉變」,要把宿命轉變為使命。因為是自己立誓希望得到的煩惱,所以絕對可以克服。 「願共生」--希望出生在最苦的人群中,這正是慈悲的表現。佛存在最苦的人群中,佛法是為了令最苦的人,成為最幸福的人而有的。法師品就在教導,「精神指導者」為了民眾,與民眾共生這份崇高的心志。 藥王!如果有人問你那一類的眾生,在未來的世界中應當做佛呢?你應當指示他們,唯有這些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這部法華經的人,在未來的世界中必定能成佛。是什麼緣故呢?因為經卷就是諸佛的法身,所以要尊敬這樣的人,當知此人是大菩薩。 3.明示實踐妙法的光榮 若是善男子、善女子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4.明示逆者得罪,順者得福。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法華經的智慧》:是因為「法」才是成佛的原因,故「法」比「佛」重要。《法華經》是說出釋尊等各種佛成佛的「根源法」之經典。而說出這「本因」之法的,就是末法的法師。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你應當知道這人能得到像佛一樣的莊嚴。這人好像被荷擔在佛的肩膀上,無論他所到的那一個方向,人們都應向此人恭敬頂禮,尊重和讚嘆……。為什麼呢?因為這人最喜歡說法,他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使大眾得到妙法的悟達。 5.對法華經的讚嘆 那時佛為了不讓一切眾生,對《法華經》產生疑惑。就再次告訴藥王菩薩:我所說的經典無量千億萬,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是從來不對外顯說的,十方諸佛都一齊的護持著此部經典,從昔已來未曾顯說。因為一般人都不相信這部經,當我在說出這部經時,都猶多怨忌了,何況在我滅度後呢! 《法華經的智慧》:法師品中強調法師遇難。大聖人身讀該品經文:「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忌。況滅度後」……為甚麼「滅後」的難會比佛「在世」時更大?所謂滅後是指佛的精神被遺忘,宗教、思想混亂的時代。縱使禮拜佛,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佛的精神」;即使存有佛教的宗派,卻失去「佛心」。雖然有「為了宗教的宗教」,卻沒有「為了人的宗教。」《法華經》就是為了這種時代而說得經典。於忘了佛心的時代,弘揚傳達佛心的《法華經》,必然怨嫉四起。因為在失去人性的時代,提倡恢復人性,是非常艱難的事。 6.對實踐法華經的人讚嘆 所以藥王!你應當知道當佛入滅以後,若有人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解說者,如來則會為他以衣覆之,而且十方諸佛都會常來保護和加被這些人,使他們都大開智慧。這些人都具足大信力,和堅固的志願力,而且往昔已種下善根。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 7.對供養法華經的地方讚嘆 藥王!不論在任何地方,若有人解說、讀誦、書寫並於經卷所住處,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就不須復安舍利,為什麼呢?因為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8.高原鑿井的譬喻 藥王!有許多在家和出家人修行菩薩道,如果他們不能見到或聽到,讀誦書持供養法華經者,你應知道這些人還未圓滿的行菩薩道。如果有聞其經而有善行者,當知是人成佛近了!藥王!這就好像有人在一處高原渴乏須水,於是在這個高原鑿井求水,剛開始挖時挖出的都是乾土,深知離水還很遠,但他努力不斷的挖終於看到了濕土,逐漸的挖出了濕泥,這時這個挖土的人,他心中已經確定得到水已經很近了。 (若穿過阿含小乘的乾土,方等、般若的濕土,而到一乘法華的泥土,則必定能汲到《三大祕法》中道實相的智水。) 又菩薩也和前面所說的一樣,如果未聞、未解、也未能修習這部《法華經》,那麼這位菩薩離佛的正覺還很遠。相對的如能得聞並實踐《法華經》者離成佛、正覺就很近了。因為菩薩成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這部《法華經》藏深固悠遠無人能到,今佛為教化眾生及成就菩薩而為之開示。 9.明示未聞法華經的新發意菩薩與聲聞面對法華經時態度的不同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而驚疑恐怖,要知道這些都是新發意菩薩。但若有聲聞界的人聞是《法華經》而驚疑恐怖,要知道這些都是增上慢的人。 10.示弘經三軌 藥王!若有出家或在家的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在如來滅後為四眾演說此部經,該如何做呢?需要具備:(弘經三軌) 住如來室---- 具有大慈悲的心  著如來衣---- 柔和忍辱之心 坐如來座---- 一切法空(無差別心)如此才可為四眾廣說此部《法華經》。藥王!如有人能在我滅後以「弘經三軌」的姿態來講解這部經,我會遣化人到各處去勸人來聽這位法師講這部經。佛會加被令這位法師得開大智慧,令這位法師能把經文都一目了然,令他所說的法能使大眾心生大歡喜。 11.結勸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恆沙佛 《御義口傳》(偈言重點) 如來所遣  行如來事法華經行者,如來使也。如來者釋迦,如來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如來者,十界眾生事也。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真實之使也。 與如來共宿事法華經行者,男女共如來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與如來共宿者也。『朝朝與佛共起,夕夕與佛共臥;時時成道,時時顯本。』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事此經者題目也,惡口口業也,加刀杖身業也,此身口二業由意業起也。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念佛敕故應忍。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做衛護遣化人者,於龍之口守護的八幡大菩薩。應守護今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經文也。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門僧侶腐敗墮落議題二十四〕想積非成是的Joseph〔宗門僧侶腐敗墮落議題二十四〕想積非成是的Joseph 1)你(宗門僧侶)有如精通法律條文的律師,卻為了利益矇滅良知,利用巧門為惡行辯護,成為惡的守護。這即是印證你等的墮落。 2)同是受持大聖人的佛法,你自稱僧侶,我自認在家眾,兩者身份的規範當然不同,不然為何你(宗門僧侶)要你的信徒稱呼你為尊師,不教他們來稱呼我為尊師?因為我很清楚我是在家眾,我對有德的出家人也是很尊重的。 3)「內棲性」因為你等不知自強,反而成為了「依附性」,最後想要「強取」,結果做出了令宗祖大聖人扼腕的暴行。「數字可以說話」,看是用在何種立場?就像一個企業面臨昏庸腐敗時,他的營業數字自然會反映出來,看得懂得人自然會有判斷。 4)世間總會有被迷惑的民眾,不然大聖人為何要教示「死身弘法」,為了民眾的醒悟當然要以健康的、普遍的,這樣的觀點提出討論。唯有「別具用心」的人才不願被「普世價值」檢視。你說對不對阿? 5)不要再用「巧門」狡辯,僧侶(請你不要再說僧侶不是出家人,這種說法沒有人能接受的)、在家眾確實是要有分別。大聖人在他的御書中,已有明示他的「心志」。以「尊師」自居的你等,接收了大聖人佛法的利益,卻不「如說修行」你(宗門的僧侶們)對嗎? 6)日亨、日達等幾位上人,對照他們的「指南」,是可以感受到有在正視宗門現今扭曲錯誤的現象,可以認知到他們是具有改革之意,也因此有著完美的「僧俗和合」,以著大聖人期待的異體同心之力,完成了未曾有的廣布氣勢。無奈像你等這樣觀點的出家人遍佈宗內,成為他們改革的重大包袱。知道嗎?日顯上人和日達上人的差別就在這兒。看你的言論,你是不會支持日達上人們想法的人,請再確認歷史的嚴格,從今起至千年以外,你等(現今宗門的僧侶們)必日日、月月、年年背負此一腐敗惡行的紀錄,為人們所指摘。 7)什麼「球員兼裁判」我一直盡忠於球員的角色和你等來討論,真正的「裁判」是在閱覽我們討論內容的讀者。唯有你等這具有「僧上、俗下」,對信徒持以根深蒂固的「僧俗差別思想」這種性格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觀點。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公給我的一封信忘記原本是問他什麼問題可能是一些癡人說夢的事吧他回給了我以下的內容讓我覺得他某種程度上是無情的"" 活著就會有一堆困擾, 人與人相處不簡單所以不懂如何善待別人及自己在一起十幾年也不知道追求的是什麼?不是平安二字嗎?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過一個像家的生活, 驀然才發現你及我心無相通我只是凡夫俗子一點也不體貼不愛你也在一起十幾年, 若果如此讓你覺得無聊乏味, 你想過怎樣的生活?我是俗人, 只知道錢`錢`錢未來一家五口的花費不少在一起求溫飽, 求安定共同分享生活之苦甜吵吵吵只是破壞彼此的心情若你想去追求年青時那熱烈的愛情給不起, 去過你想過的生活跟我在一起就是X太太, 孩子的媽(不方便公開姓氏, 所以以" X "代表)不想當就去追尋你的理想我不想了解你及自己我很知足生活乏味無趣何妨 ""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