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覺得害怕?」 前兩天校外教學,帶著學生去某熱門遊樂區,學生們總是愛玩,一見到各式各樣的遊樂設施:雲霄飛車、海盜船、、、越是看到刺激的遊戲機具,聽到別人的尖叫聲,他們就越興奮,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嘗試。海盜船有數公尺長,擺盪的角度很大,我和學生們,一起坐在船尾的位置上,坐在海盜船上的每個人,都隨著遊戲機具的運作,被高高地揚起,與地面幾近於180度。 隨著船身的擺盪,我似乎被用力地拋向天際,失了重似的停留在空中,我停留在半空中的時候,可以趁機和學生們一起大聲嘶吼、驚聲尖叫。同事們看著我接二連三地陪著學生坐上海盜船,一次又一次,樂此不疲地陪著學生們這樣玩,同事就問我:「你都不會覺得害怕嗎?坐那麼多次,都不會軟腳嗎?」 連玩了24次海盜船,一次又一次、一次再一次,連我自己都不太清楚,到底我是在尋求自我刺激?還是藉機宣洩壓抑已久的情緒?我想,或許就有點類似會發生地震,是一樣的原理,積壓太久、累積太多的能量,總該被適時地釋放出來。 「會不會覺得害怕?」其實,不是因為膽子大,而是真的不太有感覺。 由於自身對週遭人事物的些微變動,一直過度的敏感,對於環境的變化,有著過大的反應,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得不藉助藥物,來抑制這些感覺的過度反應,於是,在藥物的作用下,我整個人的感覺系統,長期都處在一個幾乎鮮少啟動的狀態,導致於連坐了廿幾次的海盜船,依舊沒有感覺到害怕與刺激。 我還是會擔心:長期服藥,會不會到了哪天,我完全沒了感覺?藥物會不會留下什麼樣的副作用? 我猛然想起上學期末,學校召開家長會,和資源班一個ADHD學生家長談論到藥物治療的問題,家長本身也清楚瞭解藥物的作用,可以控制孩子的過動行為,但卻沒有穩定持續地讓孩子服用Methylphenidate(Ritalin,即俗稱的「利他能」),其實,家長這樣的舉動,在另一個層面來看,著實反應出身為病患、以及病患家屬,在這個角色中極為矛盾的心情,以及抉擇用藥與否的兩難情結。 的確,藥物可以治病,藥物可以改善症狀,但是,不可否認的,藥物也可能會帶來某些令人感到不適的副作用。沒有任何一個藥物學的專家,可以對他人保證:「這些藥物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樣長期性的影響。」 對很多疾病而言,藥物的介入,只是解決急迫性的嚴重問題,只是快速緩解某些嚴重的症狀,我不否認藥物在某種程度的功效,但同時也發現,想要依賴藥物來完全處理所有的問題,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或許,結合各種的治療方式,甚至是盡可能地在生活中,提供各種的調整與協助,能夠見到更大的改善成效。 (原載於2006.4.25發行之《特教電子報》第222期「心靈小棧」專欄)http://enews.aide.gov.tw/eNews/eNewsView.aspx?Nid=222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l 28 Sat 2012 13:56
「會不會覺得害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