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兒子勒……」 那天傍晚, 正準備要離開學校時, 突然有位婦人, 神情緊張的跑進辦公室, 上氣不接下氣的問:「老師,我兒子勒……」 這位媽媽左一句又一句, 沒頭沒尾的講著, 我和另一位老師一面安撫她的情緒, 一面試探性地詢問了幾個問題, 好不容易才稍微拼湊出可能發生的事情, 她的兒子, 也就是我們特教班的某位學生, 在自行騎車返家的途中, 被幾位青少年圍毆, 湊巧被附近的住戶撞見, 讓他們暫時躲避在一個熱心的婆婆家中……… 我們陪著他的媽媽, 花了一番功夫, 終於找到這個學生, 雖然只有皮肉之傷不甚嚴重, 但是, 他心頭的傷有多深刻, 我們很在意, 但卻無法得知。 這位媽媽, 在確定孩子身上的傷沒有大礙的同時, 當著孩子的面, 拿起電話, 開始找人談判, 言談之中, 透露的是: 「我的兒子怎麼可以隨隨便便就被別人圍毆, 好歹我也要幫我兒子報復。」 我們都知道,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而家庭教育, 是每個人最早接觸到、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 從這位媽媽的言行舉止中, 我隱約明白, 為何這位學生平日對同學, 會有一些不當的言詞與暴力的舉止。 自古以來, 歌頌家庭價值的人不可勝數, 卻沒人說出隱藏在家庭的黑暗面。 一般而言, 我們所謂的家庭, 本質上是指其在社會面與制度面的意義, 沒錯, 遺傳因素依舊會跨世代地繼續遺傳下去, 這是屬於生物學上的課題。 我覺得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 由於受到父母間人際關係的影響, 換句話說, 孩子從旁學習父母在家庭裡扮演的角色、規矩, 以及溝通方式, 然後在孩子長大之後又會反覆舊戲重演。 我無意抹殺這位媽媽撫養子女的費心勞力, 但我在想, 身為一個老師, 要如何凌越家庭教育, 給學生符合社會正義的正向影響? 如何教導學生, 在面對事情時, 可以不再只是沉浸在「以暴制暴」的蠻力相向之中。 (原載於2003.12.30發行之《特教電子報》第103期「心靈小棧───實習週記」專欄) http://enews.aide.gov.tw/eNews/eNewsView.aspx?Nid=103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l 28 Sat 2012 13:43
「老師,我兒子勒……」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