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師,他偷看他的……」 前兩天, 在七年級某班的「特教宣導───障礙體驗」活動進行的過程裡, 突然有一個學生輕輕碰了我的手, 刻意壓低音量告訴我, 坐在她前面的那位同學, 抄了隔壁同學的作業單的內容, 我不知道該讚賞她的正義感和道德勇氣, 還是對於她對分數的斤斤計較感到難過? 在體驗活動裡, 一直有問: 「老師,一題幾分?」 其實, 體驗活動的作業單, 並沒有列入平時成績的考察, 況且題目多為開放性問題, 讓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感覺、想法, 希望他們能進一步去思考某些問題、態度和觀念, 沒料到幾乎大多數的同學仍然侷限在分數和成績的框架裡。 當學生低聲告訴我: 「老師,他偷看他的……」, 我楞了兩三秒, 沒能立即給他回應, 下課時, 他又跑來告訴我一次, 強調了她對這件事的在乎, 於是, 我藉機告訴他: 「這種題目, 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人寫的都是自己的看法和感覺, 沒有所謂的對或錯。」 她回答我: 「可是他抄的那個同學成績很好, 這樣他抄了之後, 分數就會變得比較好。」 或許他不清楚這張作業單的實際意義為何? 體驗活動的目的是什麼? 但是, 他在乎的是, 他擔心別人的分數會比自己還更高分。 深究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 其實隱含的深層問題, 是整個教育改革造成的後果? 家長和老師無法揚棄過去的分數至上主義的價值觀, 讓孩子得在意每一次考試得分的高低。 卅年前的學生, 成了今天的家長, 他們從小習得的學校印象、分數主義、成績價值、單一思維方式、、、等等, 成了家長根深蒂固的價值觀。 當新時代教育來臨, 教改大旗搖擺著、教改口號吶喊著, 但家長最後仍執迷 「到底我的小孩考幾分?」、 「考第幾名?」時, 教育改革仍只是鏡花水月, 難以成為真實。 我們談論著多元發展, 但是事實上卻沒有做到尊重多元差異, 在多元評量背後, 最後仍舊以某種階級制度來區分孩子的表現, 想發展多元智慧、培養多元明星, 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幻夢。 因為大環境使然, 學校似乎無法完全忽視家長的看法, 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擅長的舞台得到鼓勵。 不過, 我想每個身為老師的人, 在這個過程裡, 都該盡力排除困難, 才有機會促使家長稍微改變, 讓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 有機會可以盡情開展。 (原載於2003.12.23發行之《特教電子報》第102期「心靈小棧───實習週記」專欄) http://enews.aide.gov.tw/eNews/eNewsView.aspx?Nid=102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g21267 的頭像
    gg21267

    脈衝光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