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導讀摘要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導讀摘要 一、法師品的緣起 自古以來法華經被稱為,事起於「法師」、「寶塔」,事顯於「湧出」、「壽量」,事竟於「神力」、「囑累」,從本品起開始有重要的法門。 《法華經的智慧》:從法師品開始,才進入「釋尊的遺言」,…自本章起釋尊開始述說有關自己死後之事。 二、題名的解釋 《法華文句》:法者軌也,師者訓匠也。法雖可軌,體不自弘,通之在人。法者指妙法,師者指以此妙法教他人者。 《法華經的智慧》:「法師」以現代話來說,就是「精神的領導者」。 《法華經的智慧》:(方便品二~人記品九)此八品,是以「如何使現在的弟子們成佛」為主題在說法,為使所有聲聞弟子們步上成佛之道。…(法師品十~安樂行品十四)這五品,乃是闡述末法凡夫應如何修行於前八品所明示的「一佛乘」之法。 三、五種法師 1.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指了解經典的意義,信解佛意造次顛沛也無餘念一心修行。 2.讀:手持經典,口唱修行。 3.誦:暗誦修行經典。 4.解說:內在充滿信心,向他人演說此法。 5.書寫:受持為根本正行,其他四者為助行。 1.(意業)2.、3.、4.(口業)5.(身業) 《法華經的智慧》:要實踐佛心,要實踐為了「救所有的人」、「令一切眾生成佛」此佛的誓願而活,這即是「受持」等五種修行的根源。…於滅後「與佛同心」實踐佛的心,就是法師。 四、本品大意 1.對在世的弟子明示信受妙法的功德 爾時佛藉藥王菩薩的因緣,告訴八萬大菩薩在此大眾之中,不論什麼樣的人只要是聞此妙法,乃至一念隨喜者我都給他們受記,令他們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2.對滅後的弟子明示信受妙法的功德,及其本願。 佛又告訴藥王菩薩:當我滅度後,假使有人聽到這《妙法蓮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都會給這些人授成佛之記。又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此經,乃至一偈那人就應敬視如佛。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過去曾供養十萬億佛,並在其所在的佛所,成就大願。今度因慈悲憐憫一切眾生,而生到人間來。(願兼於業) 《法華經的智慧》:因為慈愛、憐憫眾生,所以才祈願出生於惡世,妙樂大師稱此為「願兼於業」。而法師就是,可依實踐佛道的功德,生於善處,可是卻自造惡業出生惡世,以弘通佛法。…… 沒有吃過苦、沒有煩惱的人,不可能暸解民眾的心。嘗盡人生辛酸的人,才能救濟人們。對自己的苦惱只認為是「業」而感到無可奈何,這是消極的態度。我們應該抱持積極的態度,想著:「這是為了達成使命所接受的煩惱」、「這煩惱是自己誓願,要以信心去克服而有的」。 「願兼於業」乃教導「一念的轉變」,要把宿命轉變為使命。因為是自己立誓希望得到的煩惱,所以絕對可以克服。 「願共生」--希望出生在最苦的人群中,這正是慈悲的表現。佛存在最苦的人群中,佛法是為了令最苦的人,成為最幸福的人而有的。法師品就在教導,「精神指導者」為了民眾,與民眾共生這份崇高的心志。 藥王!如果有人問你那一類的眾生,在未來的世界中應當做佛呢?你應當指示他們,唯有這些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這部法華經的人,在未來的世界中必定能成佛。是什麼緣故呢?因為經卷就是諸佛的法身,所以要尊敬這樣的人,當知此人是大菩薩。 3.明示實踐妙法的光榮 若是善男子、善女子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4.明示逆者得罪,順者得福。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法華經的智慧》:是因為「法」才是成佛的原因,故「法」比「佛」重要。《法華經》是說出釋尊等各種佛成佛的「根源法」之經典。而說出這「本因」之法的,就是末法的法師。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你應當知道這人能得到像佛一樣的莊嚴。這人好像被荷擔在佛的肩膀上,無論他所到的那一個方向,人們都應向此人恭敬頂禮,尊重和讚嘆……。為什麼呢?因為這人最喜歡說法,他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使大眾得到妙法的悟達。 5.對法華經的讚嘆 那時佛為了不讓一切眾生,對《法華經》產生疑惑。就再次告訴藥王菩薩:我所說的經典無量千億萬,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是從來不對外顯說的,十方諸佛都一齊的護持著此部經典,從昔已來未曾顯說。因為一般人都不相信這部經,當我在說出這部經時,都猶多怨忌了,何況在我滅度後呢! 《法華經的智慧》:法師品中強調法師遇難。大聖人身讀該品經文:「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忌。況滅度後」……為甚麼「滅後」的難會比佛「在世」時更大?所謂滅後是指佛的精神被遺忘,宗教、思想混亂的時代。縱使禮拜佛,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佛的精神」;即使存有佛教的宗派,卻失去「佛心」。雖然有「為了宗教的宗教」,卻沒有「為了人的宗教。」《法華經》就是為了這種時代而說得經典。於忘了佛心的時代,弘揚傳達佛心的《法華經》,必然怨嫉四起。因為在失去人性的時代,提倡恢復人性,是非常艱難的事。 6.對實踐法華經的人讚嘆 所以藥王!你應當知道當佛入滅以後,若有人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解說者,如來則會為他以衣覆之,而且十方諸佛都會常來保護和加被這些人,使他們都大開智慧。這些人都具足大信力,和堅固的志願力,而且往昔已種下善根。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 7.對供養法華經的地方讚嘆 藥王!不論在任何地方,若有人解說、讀誦、書寫並於經卷所住處,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就不須復安舍利,為什麼呢?因為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8.高原鑿井的譬喻 藥王!有許多在家和出家人修行菩薩道,如果他們不能見到或聽到,讀誦書持供養法華經者,你應知道這些人還未圓滿的行菩薩道。如果有聞其經而有善行者,當知是人成佛近了!藥王!這就好像有人在一處高原渴乏須水,於是在這個高原鑿井求水,剛開始挖時挖出的都是乾土,深知離水還很遠,但他努力不斷的挖終於看到了濕土,逐漸的挖出了濕泥,這時這個挖土的人,他心中已經確定得到水已經很近了。 (若穿過阿含小乘的乾土,方等、般若的濕土,而到一乘法華的泥土,則必定能汲到《三大祕法》中道實相的智水。) 又菩薩也和前面所說的一樣,如果未聞、未解、也未能修習這部《法華經》,那麼這位菩薩離佛的正覺還很遠。相對的如能得聞並實踐《法華經》者離成佛、正覺就很近了。因為菩薩成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這部《法華經》藏深固悠遠無人能到,今佛為教化眾生及成就菩薩而為之開示。 9.明示未聞法華經的新發意菩薩與聲聞面對法華經時態度的不同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而驚疑恐怖,要知道這些都是新發意菩薩。但若有聲聞界的人聞是《法華經》而驚疑恐怖,要知道這些都是增上慢的人。 10.示弘經三軌 藥王!若有出家或在家的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在如來滅後為四眾演說此部經,該如何做呢?需要具備:(弘經三軌) 住如來室---- 具有大慈悲的心  著如來衣---- 柔和忍辱之心 坐如來座---- 一切法空(無差別心)如此才可為四眾廣說此部《法華經》。藥王!如有人能在我滅後以「弘經三軌」的姿態來講解這部經,我會遣化人到各處去勸人來聽這位法師講這部經。佛會加被令這位法師得開大智慧,令這位法師能把經文都一目了然,令他所說的法能使大眾心生大歡喜。 11.結勸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恆沙佛 《御義口傳》(偈言重點) 如來所遣  行如來事法華經行者,如來使也。如來者釋迦,如來事『南無妙法蓮華經』也。如來者,十界眾生事也。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真實之使也。 與如來共宿事法華經行者,男女共如來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與如來共宿者也。『朝朝與佛共起,夕夕與佛共臥;時時成道,時時顯本。』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事此經者題目也,惡口口業也,加刀杖身業也,此身口二業由意業起也。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念佛敕故應忍。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做衛護遣化人者,於龍之口守護的八幡大菩薩。應守護今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者經文也。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g21267 的頭像
    gg21267

    脈衝光

    gg21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