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不同業力,那要如何才能超脫此業力不受業力的束縛?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不同業力,那要如何才能超脫此業力不受業力的束縛? 超脫業力,不受業力的束縛這個問題,它的困難度,這就好像百年前的人類,想要擺脫地球的「地心引力」遨翔天空,不可得般。然而,現代的人類卻能輕而易舉的,在天空中來去自如。這是如何得到的呢?「在天空遨翔」是全人類的夢想,全人類以此「念」而積數百年之「力」終於一舉突破物理上的不可能,而能一享遨翔天空的美夢,甚至漫遊於宇宙之中。也因此一突破,在周邊上帶來了,現在電腦化的便捷生活,一切變的不可思議(以過去100年以前的人類來看的話)。舉這個例子,即是說人類業力的超脫,也是寄望於全人類正確的「念」匯集,而形成一股相互改革的「力」,如此「超脫業力,不受業力的束縛」這樣的人生即會展現在我們生存的世界中。如人間革命中所說:「一個偉大的人間革命,不久便能達成轉換一國的宿命,更可能將全人類的宿命轉換。」我們的學會員正是如此,在為人類共同的幸福奮鬥。如 池田 先生所說:知難不難迎難上……同一世界同一夢…。以上談的是大的方向。我們現在來談談「業」的本質,及它所形成的生活現象。「宿業」具體的來說,就是一個人的習性、個性。人們是依其所具有的習性,漸漸積累而形成現在的人生景況。而「業」以中文來說即是「行為」,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佛法的生命法則流程即是,個人的行為 ——(刻化為)—→生命的因,生命的因——(因其外緣)—→而成為果報,此果報即為此刻人當下的行為(業)。如此輪迴累積,最好的描述即是佛法中的「三世十二因緣」這項法門。(起惑→造業→感果的輪迴)我們現在以現實面,來譬喻法的因、緣、果、報的說法。什麼樣因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因緣的人。所以說,皇宮裡面絕對不會有垃圾場,同樣的垃圾場中也不會有精美的宮殿。所以,當我們自覺人生陷於如「垃圾場」時,我們絕對不要再去結「垃圾場」的緣,以免垃圾場的緣不斷的被引進我們的生命而成為因,再形成不斷吸引垃圾惡緣的生命傾向。具體的說,就是要立即淨化自己的生命,當我們的生命被淨化時,之前展現在我們周圍「垃圾場」般的惡緣,會有兩種現象,一是和我們一起淨化;一是會遠離我們,接著再去完成他尚未消除惡業的另一段因緣。然而要如此根本性的完全淨化自己的生命,非要以「妙法」的信仰為根本去修行實踐不可。因為「法華經」之法,可以根本性的打開眾生生命中的佛界,佛所處的國土即是寂光淨土。其以法華經為根本生命淨化的流程:第一、首先確認生命周遭的環境,是和自己生命是一致的,須真誠的接受及面對自己的宿命。如佛法所說的:「正報如體、依報為影」,自己生存的環境,即是自己生命中「宿命」的投影。須如此的以環境為自己生命的明鏡,做為生命反省、改革的參考。第二、改革淨化的動力須從觀念著手方便品:「欲令一切眾生、如我(諸佛)等無異………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眾生其實皆是佛,如此的平等互具的觀念,須於每日唱題、實踐中深植於生命中。池田先生的教導:「〝別人的成佛,就是自己的成佛〞。從他人身上看清自己,從自己的心中去感受與他人的一體性。歧視別人等於歧視自己,傷害別人也會傷害到自己,尊敬他人等於是提昇了自己的生命境界。」不輕菩薩,是以德行來明示出十界互具的生命觀。自他不二的禮拜。御書:「只一心(互具之心)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自然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說「如我等無異」,順易得成與釋尊同等之佛也。」﹝新池御書P1519﹞每日以如此的觀念唱題祈願、挑戰迎面而來的惡緣。第三、建立清淨生命的實踐《御義口傳》:「此品(第二十八品)時,有最上第一之相傳。釋尊八年間之法華經,留有八字授予末代眾生,此八字是『當起遠迎。當敬如佛』之文,至此文而說一經終。「當」字是未來,當起遠迎者,是教示必須對法華經行者敬之如佛之經文也。」這一點才是整部法華經教義實踐修行的靈魂,所以是「最上第一之相傳」。基於前二點擴大的來說,因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實踐法華經的人(可以淨化不受業力束縛的人),因此須以如此真誠之心,去面對周遭看起來仍是如垃圾場般糟糕的人、事、物。如此的以尊敬生命、以人為根本,去唱題、去學習(觀想)、去實踐,這樣心中淨化生命的念力,一定可以影響周圍污濁的人事物、進而改變周遭一切的環境,如大聖人的教示「心為貴」。法華經智慧第十九品其中有記載六根清淨的指導,請參閱我的摘記。 六根清淨,即是自身的生命與大宇宙節拍調和、韻律一致。六根連結自我的小宇宙生命和大宇宙生命,使兩者產生關聯的樞紐。六根清淨,即是自身的生命與大宇宙節拍調和、韻律一致。當我們與妙法的節奏、頻率合一時,會產生悠然自在的力量,獲得於大宇宙闊步的自由生命。這就是即身成佛、人間革命、六根清淨。﹝福運120期‧37頁﹞幸福,就是不敗給環境的生命力堅強的人是幸福的,但堅強,是自身的生命力與週遭環境的關係。生命力弱的話,遇到小事也會不安,沒法突破;生命力稍強,就能解決家庭問題。然而當面對大環境、社會的種種問題,就顯得心灰意懶,有無力感,尤其是面對生老病死,人人更是束手無策。但《法華經》教示,我們擁有宇宙般的力量,絕對不會走投無路;這個佛法授與全人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生命力。所以,確信妙法者是強者中的強者、最幸福的人。想要幸福,環境不是主要因素。我們不是也聽過住在豪邸的富人常為苦惱而哭泣?可以說,環境是幸福的「需要」、而非「必要」條件,因為如果孩子吃不飽,卻自稱「我很幸福」,無疑自欺欺人。總之,幸福取決於環境與生命力。被惡劣環境所支配,就是不幸;反之即使環境險惡,只要自己能掌控,就是幸福。這種不敗給環境的生命力,就是六根清淨。對我們來說,就是人間革命。六根的功德「根」字有「能力」之意,進而是指具有能力的器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六根的對境,色、聲、香、味、觸、法。六識:是使六根發生作用的主體,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以上統稱十八界。眼根清淨──看透人心眼根所指即是洞察力,善用眼睛就能開闢幸福之道。心是看不見的,佛法讓我們察覺人們的心,構築心靈網絡,可說是「心的科學」、「心的醫學」。我們須如雷達般,敏銳察覺看不見的心,否則稱不上是佛法的指導者。因此要培養眼力,照顧會員。人才不只是活躍在檯面上的人,真正的傑出人才是在幕後。﹝福運120期‧34頁﹞針對眼根清淨,釋尊以偈言說明:「若於大眾中。以無所畏心。說是法華經。汝聽其功德。」意即投入群眾之中,以無畏之心弘教時,就可獲得「眼根清淨」的功德,如御書所言:「天晴則地明」努力信心必會打開智慧之眼,開啟眼目。這個智慧也可以看透自己的生活,訂立明確目標,往最好的方向前進,不會糊塗、愚蠢。所以,不著急、堅強地以信心為根本,不斷下工夫、努力,必能看清屬於自己的無上道。而且,不僅能洞察自己的未來,也可以看清地區和社會的未來。日蓮大聖人是末法本佛,能看穿三世。我們雖為凡夫,但隨著修行程度,智慧之眼必將炯炯生輝。只要真心,以真心來思考廣布智慧之眼就會睜開。御書云:「一念盡億劫之辛勞,本來無作三身,念念生起;所謂南無妙法蓮華經,是精進行也。」﹝福運120期‧35頁﹞耳根清淨──傾聽心聲經文說耳根清淨者,可聽到世上所有的聲音,並以具體的方式表現。「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天。其中內外。種種所有。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達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猴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此處所舉出的聲音涵蓋十界。這個世界充斥各式各樣的聲音,下有地獄眾生的呻吟聲,上至佛救眾生的慈悲聲。獲得耳根功德者,就能聽到所有的聲音。也就是說,聽聲音就能分辨生命的境涯。能聽見佛的獅子吼聲、唱破魔障的宏亮聲音、無上的幸福。﹝福運120期38頁﹞聲音會清楚地表現出人的境涯與現況。溫馨、冷淡、懦弱、起勁、有深度、膚淺、有福德、誠懇、懷有二心等,無法掩飾。換言之,有時說話的聲音比說話的內容更能顯露人的本質。擅長個人指導的人,都會強調聆聽的重要。指導者不但要了解對方話語的內容,還須以慈愛的心聆聽對方的話語。《法師功德品》有云:「其耳聰利故。希能分別知。」意指耳朵能分辨出生命的境界,「聰利」與「聰明」相通,聰字也有耳字。「耳敏曰聰,眼亮曰明」。「聖」字中也有耳字,是透過祈求,恭聽天聲之意。「天聲」乃指聆聽宇宙根源之聲,此德謂之聰,此人稱為聖。﹝福運120期‧40頁﹞題目之聲響生氣蓬勃,洋溢著希望,把這希望的旋律注入眾生耳內,將成為娑婆世界成佛的根源。因為娑婆世界是「耳根得道」的國土。對地球的眾生而言,耳根最重要。以人的五官來說,耳朵是最早開始活動,最晚休息的器官。大約六個月大的胎兒,聽覺器官和神經就已成形,據說嬰兒一出生就能認出母親的聲音。牧口先生曾指導:「孩子在母親的腹中時最安心,此時母親有信心,對孩子來說最為幸福。」……而且聽說臨終時,聽覺是最後消失的能力。耳朵是小宇宙向大宇宙開展的生命之窗,也是一扇能直達生命奧底的精神之門。音樂能夠撼動生命深處,也是耳根的力量。﹝福運120期‧41頁﹞耳根得道是開口發出聲音,讓人聽聞廣布之聲。如御金言:「不惜聲。」廣布就是民眾之聲,由一波推動萬波的運動。正因為耳根清淨,所以我們必須豎起耳朵,傾聽民眾之聲。光說不練是無法讓耳根發揮清淨功能的,反而會污穢耳根。﹝福運120期‧42頁﹞鼻根清淨──努力的人會散發努力的芳香經文說:「持是法華經者。聞香悉能知。」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氣味。我說的不是常用的香水或體臭,而是心靈、生命的芳香。專心唸書、向上進取的人,會散發「努力的芳香」、「鍛鍊的芳香」,就像幼苗所發出的香味,清新怡人。相反的,如果過著墮落安逸的生活,全身會瀰漫著腐臭,令人避之唯恐不及。能聞得出這種獨特氣味的人,就是鼻根清淨。舌根清淨經文說:「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舌根功德有兩種:一是飲食方面,不管吃什麼都覺得好吃;二是語言方面,說法的聲音使人產生喜悅心。第一種應屬「境界之妙」。健康有活力的人,即使是粗茶淡飯也都覺得好吃。憂心忡忡的人,即使山珍海味也會覺德形同嚼蠟。當然不是茶燒的不好也無妨,而是生命的境界妙用無窮。……就像騰雲駕霧,俯瞰世間的境界。達到這種高超的境界,是《法師功德品》的要點。「法師」指的就是帶動廣布、願為廣布奉獻的人。只要自己成為法師,就必定能獲得絕對幸福的大功德。﹝福運120期‧43頁﹞身根清淨經文說:「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意即體現令人賞心悅目的高尚氣質。「淨琉璃」是經過徹底打磨而成的透明琉璃。琉璃是七寶之一,或稱綠柱石,是玻璃的一種。它代表了生命如明鏡般,綻放光輝。人群中如果有一位這種人,週遭的人就會感到明朗、快樂,我們要成為太陽般的存在。所以領導人的題目要夠,容光煥發,擁有如太陽生起般的生命力。「身根功德」的另一個功德,即是由於清淨之身能如乾淨的鏡子照出一切事象,十界的一切事物皆能映照其身。﹝福運120期‧45頁﹞也就是說,只要見一次面,就能知道對方的生命傾向。如果自己徹底為妙法而活,就能如明鏡般,照出對方的境涯。這股力量來自慈悲心。意根清淨使心淨化是六根清淨的根本,也就是意根清淨。意根清淨的人,只要聽到經文的一偈、一句,就能通曉「無量無邊義」。而且,經過一個月、四個月,甚至一年,都還能自在說出此一偈依據的意義,而且,所說之法「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如經文所說:「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言語。資生產業等。皆順正法。」折伏行就是六根清淨的修行想做折伏,就必須事先祈求:「希望透過自己的真心,對方能感受到御本尊的力量。」不管結果如何,對方一定會感受到「他真心為我的幸福著想」,產生信賴之情。這才是折伏的重點。弘教的第一步,就是祈求對方透過我們能感受御本尊的慈愛。﹝福運120期‧30頁﹞如果認為地區沒有人才,嘆息之前要認真祈求。因為廣布是佛意、佛事、佛業,所以大聖人一定會派遣地涌菩薩到各地。地區不會沒有人才,而是你看不見,必須認真祈求人才早日出現。同時「一人立起」,由自己負起全責。呼應此一念,人才就會陸續出現。在污濁的社會裡,唯有信心的世界不會辜負純潔、誠實的人,這種人也必定能獲得勝利,再也沒有比學會更珍貴的地方了。﹝福運120期‧36頁﹞離開現實生活的宗教不是佛法。我們不會因為入信、煩惱的污泥就會主動消失,而是透過信仰產生不再受煩惱束縛的生命力,並能承擔更多的煩惱。若想提昇自己的生命境涯,就要向煩惱挑戰。﹝福運120期‧37頁﹞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Jun 23 Sat 2012 21:42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不同業力,那要如何才能超脫此業力不受業力的束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